全国人大代表、江苏阳光董事长陈丽芬
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(记者 陈学慧)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,国内的劳动力供求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职工短缺越来越突出,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一线员工。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不愿意到工作一线,或者到了一线也稳定不下来,工作耐受力差、期望值过高,造成了整体大学生就业困难而普工、技工严重不足的局面。一方面一线员工紧缺,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却逐年上升。如何根据国内劳动力市场的岗位需求,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接受职业教育,乐意从事制造业一线工作是确保制造业良性发展的基础,为此全国人大代表、江苏阳光集团陈丽芬建议:
一、改革教育体制,根据我国实际用工需求情况设置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招生比例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,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,合理平衡应届中学生上大学及接受职业教育的比例。建议取消本三招生并将该部分计划纳入职业教育,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待职大学生,而且还可以增加制造业急需的一线工人。据不完全统计,2012年全国本三招生约160万,如果将这部分学生改为接受职业教育,制造业的用工荒将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。
二、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模式,将开始职业教育的时间提前,从初中毕业生中大量招收学生进入各类职业学校,形成培养普工、技工、高级技工阶梯式的职业教育体系。
三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,大幅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。建议对取消本三并将该部分招生计划纳入职业教育的院校,也按国家对本科教育补贴的相关规定给予经费补贴;同时加大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,对企业为此增加的运行成本予以适当补偿,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。
四、在全社会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,提高产业工人的社会地位,增强产业工人的认可感和自豪感,从而改变新入职年轻人的就业观,吸引更多的新增劳动力进入到制造业。
(记者 陈学慧 原载2014年3月10日《中国经济网》)